國新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 圍繞“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時代”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劉心蓮: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退役軍人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和強軍興軍事業。新征程上,廣大退役軍人保持本色、不懈奮斗,廣大退役軍人工作者立足崗位、擔當作為,涌現了一個又一個先進典型、一批又一批優秀群體。今天我們請到了其中五位代表,圍繞“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時代”與大家進行交流。

      現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們,他們是: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檢修部鍋爐隊焊工班班長程平先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義務護邊員龍吉克·卡德爾先生,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講解員程星女士,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恒禮先生,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退役軍人事務員李尚宣女士。

      下面我們請五位代表逐一作自我介紹,首先有請程平先生。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檢修部鍋爐隊焊工班班長程平:

      大家好,我叫程平,來自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是一名電力行業的焊接技師,同時也是一名退役老兵。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記者見面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事。

      30年前,我放下了鋼槍,拿起了焊槍,自此在電力焊接一線摸爬滾打,多年來完成焊接技術攻關30余項,培養各級焊接技術能手50余名,曾參與解決朱雀二號火箭發動機后搖擺軟管壓力提升,以及鈦合金錠子焊接技術難題,為我國的電力事業、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2024年參加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的“全國老兵宣講團”,先后赴祖國多地進行宣講報告,和戰友們一起分享我成長的故事。今后,我將在自己的“戰位”上繼續發光發熱。謝謝。

      劉心蓮:

      脫下軍裝換工裝,改變的是身份,但不變的是責任。下面有請龍吉克·卡德爾作介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義務護邊員龍吉克·卡德爾:

      大家好,我叫龍吉克·卡德爾,是一名退役軍人,來自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能夠把我們一家4代守邊的故事講給各位。

      從我爺爺開始為解放軍作向導,到我父親把我們的家訓刻在石頭上,從我的30年軍旅生涯,到我的兩個孩子接過愛國守邊接力棒,我們一家四代在帕米爾高原上堅守奉獻。在海拔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有我們和邊防戰士巡邏的腳印。今天我站在這里非常榮幸,我也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守邊人的故事。謝謝大家。

      劉心蓮:

      一個家族4代人堅守在邊疆,把愛和奉獻刻在帕米爾高原。下面請程星女士作介紹。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講解員程星: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程星,來自中國第一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是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的一名講解員,今天很榮幸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紅色是紅安最亮的底色,也是我青春最鮮亮的顏色。2008年我從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擔任一名講解員,至今已堅守崗位16年。常有人問我,日復一日地講解是否消磨了熱情?我的回答始終是——不是。因為每一次講解都是和革命先烈跨時空的對話,看著參觀者虔誠的眼神,還有流露出的真摯情感,我都真切地感受到紅色基因的傳承力量。這份來自信仰的感動,也是支撐我16年如一日堅守崗位的精神源泉。

      從在校學生到紅色文化講解員,從文化踐行者到全國人大代表,我始終以講述革命先烈為精神坐標,在賡續紅色血脈的征程中,日益深切地感受著傳承使命的光榮與責任。未來,我將繼續以真情實感講述英烈故事,在新時代傳播紅色火種中展現宣講者的擔當。謝謝。

      劉心蓮:

      程星女士不僅是紅色故事的講述者,也是紅色精神的傳播者。下面有請黃恒禮先生作介紹。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恒禮:

      大家好,我叫黃恒禮,是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我是土生土長的黃鶴營村人,1994年從紫云民族中學考入中央民族大學計算機專業,1998年大學畢業時,我選擇參軍入伍,如愿實現了自己的從軍夢。2017年,轉業時,我選擇自主擇業,回到家鄉幫助鄉親們把家鄉的小黃牛、紫云紅心薯等農產品銷售出去。2020年4月,我被選舉為黃鶴營村黨支部書記,同年8月被選舉為村委會主任。到村后,我首先從改變鄉親們的思想觀念入手,從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做起,同全村人民一點一滴地改變家鄉的面貌。我們黃鶴營村成了聞名鄉里、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村莊,吸引了9家企業入駐,8家農家樂和10多家民宿客棧先后開了起來,帶動了360多位村民就業創業,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謝謝。

      劉心蓮:

      無論是身在軍營還是扎根鄉土,轉換的是“戰場”,但不變的是初心。下面我們有請李尚宣女士作介紹。

      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退役軍人事務員李尚宣:

      大家好,我叫李尚宣,來自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是一名退役軍人事務員,也是退役軍人們口中的“小戰友”“好女兒”。

      我的工作主要是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政策解答、權益維護、走訪慰問、幫扶解困等服務。自2019年服務站成立以來,我便在這里工作了,我始終堅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的工作目標,常態化走訪慰問轄區退役軍人,特別是老戰士、老英雄,每逢春節、“八一”等節日我都會去看望慰問他們,給他們送春聯、貼窗花,和他們嘮嘮家常,聽他們講述崢嶸故事。6年來,我和同事們走遍轄區59個村(社區),累計走訪慰問退役軍人1000余人次,與退役軍人交朋友、常聯系,用腳步和真心拉近與退役軍人的距離。

      工作時間越久,對這份職業就越是熱愛;服務的退役軍人越多,對退役軍人的感情也就越深厚。我將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履職水平,以更加熱忱的為軍情懷,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貼心、暖心的服務。謝謝大家。

      劉心蓮:

      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用實際行動做好退役軍人的知心人和貼心人,謝謝五位代表的自我介紹。

      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的問題是,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能否請各位代表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談怎樣更好發揮退役軍人的作用,讓退役軍人更好融入并助力各個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為國家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謝謝。

      程平:

      好的,謝謝您。部隊鍛煉了我們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優良作風,帶動了廣大退役軍人在各行各業上扎根生長、做出貢獻。

      退役軍人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我認為,退役軍人要繼續傳承部隊的優良作風。舉個例子,2020年我們成立了一支年輕的焊接參賽隊伍,18名參賽隊員中有16名是退役軍人。他們在訓練過程中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發揚了部隊的作風,最終取得了國際焊接大賽的團隊金獎。其次,我認為用人單位要做到“人崗相適應”,這樣才能夠發揮退役軍人的更大作用。比如說我所在的企業,退役軍人在部隊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術,在管理崗位、檢修崗位、運輸崗位上迅速成為了業務尖兵、業務骨干,為我們的企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謝謝。

      龍吉克·卡德爾:

      謝謝,我也回答一下。作為一名軍人,特別是作為一名老兵,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傳幫帶。舉個例子來說,我每年都用兩個月的時間到基層、到學校、到邊境一線,宣傳守邊護邊精神。這里有張照片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是去年“七一”,我帶著我的兒子以及他的戰友們,來到海拔4700米我父親刻下的家訓石前,為他們上了一堂黨課。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輔導員,每年我都要帶著人民大學的學生到最邊遠、最艱苦的邊境地區體驗生活,加深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祖國的感情。我覺得作為一名退役軍人,要把傳幫帶的好做法傳承下去。謝謝大家。

      黃恒禮:

      各位記者朋友好,我也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名“兵支書”代表,全國的“兵支書”都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認為首先要不忘初心,保持住人民子弟兵為人民的本色,要把部隊的優良作風傳承下來。比如我堅持每天早起跑步鍛煉,同時巡查村里衛生、安全情況,這些習慣影響和帶動了村支兩委的其他干部,我們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贏得了群眾的點贊。我借鑒在部隊的管理經驗,探索在村莊治理中推行“三清四定”,即清楚村的情況、清楚可用的人、清楚關系網,然后定人員、定要求、定責任、定目標。通過這種管理模式,能全面了解全村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其次,我們要用好退役軍人的優惠政策,近年來國家和各地都出臺了文件,支持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國防教育等各個領域。通過這些政策的支持,除了我這樣的“兵支書”,還出現了“兵校長”“兵教師”“兵工匠”“兵海員”等,為退役軍人發揮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謝謝。

      李尚宣:

      聽了各位老班長的發言,我也想針對這個問題說說我的想法。在和退役軍人的接觸中,我深切感到,他們經過部隊大熔爐的淬煉,普遍政治堅定、素質全面、作風頑強。“切實把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好、服務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近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相繼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印發《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思想政治工作實用手冊》,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導。我們注重思政引領,著力做好團結凝聚工作。我們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退役軍人實現從部隊到社會的角色轉換;根據退役軍人專長組建志愿服務隊,參與到搶險救災、社區平安建設等活動中;推動優秀退役軍人依法依規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參與基層事務管理,引導退役軍人在社會建設多領域繼續發光發熱。近年來,我們轄區先后涌現出30余位市級“最美退役軍人”“最美兵支書”等,在他們帶動下,全鎮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國防教育等事業,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責任擔當和軍人本色。謝謝大家。

      程星:

      我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不是一名退役軍人,但我從事的是英烈的褒揚工作。我一直覺得退役軍人身上的紀律性、執行力和責任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是具有獨特優勢的。就拿講好紅色故事來講,退伍老兵就是行走的紅色教科書,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把革命精神更接地氣地傳遞出去。

      在我們單位,退役軍人擔任講解員,他們會把軍事素養融入到紅色文化傳播中,他們組成“老兵宣講團”深入到學校、社區還有工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述英烈故事,增強了我們紅色教育的感染力,他們還根據自身優勢參與整理英雄烈士事跡、參戰經歷等,形成口述史、紀錄片等,豐富了我們紅色教育的素材庫。

      我認為,他們不僅是歷史的守護者,也是新征程上的先鋒力量,他們都在各條戰線上用自己的行動在詮釋——退役只是轉場,沖鋒號永遠嘹亮。 謝謝。

      閃電新聞記者:

      從部隊退役到重新就業,不少退役軍人都會有一個適應期。想請問一下程平老師,您是如何實現這一身份轉變成為大國工匠的?謝謝。

      程平:

      好的,謝謝您。大家可能都知道,很多軍人成天舞槍弄炮,回到地方之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難免有些尷尬,我當時也有這種心情。1995年我退役來到華能德州電廠,每天的工作就是拆卸螺絲,非常簡單又枯燥。偶然一次,我看到一名焊接師傅在焊接作業,漂亮的花紋深深吸引了我。同事們說,當焊工又苦又累,可是當過兵的人都知道,當兵的人最不怕苦、最不怕累,于是我主動要求來到焊工班。為了迅速提升我的焊接技術和穩定性,我想到了在部隊練習射擊的辦法,在自己的右臂上吊了一塊鐵疙瘩進行強化訓練,每天堅持兩小時。有付出就有收獲,三個月的時間,我就能穩穩地攥住焊槍,焊出漂亮的花紋,那一刻我感到非常高興。

      我的感悟是,面對一些新的工作和事物,要有新鮮感和好奇感,不懂的就多向老師傅們去請教,這樣重復地去做一些事情,就能成為專家。我從事焊接工作30多年,也解決了很多急難險重的問題。2021年3月,我接到了一項修復風機的任務,在110米機艙的高空修復一個球型鑄鐵底座,當時海邊風很大,氣溫大概是零下3、4度。我迅速排除了焊接出現的難題,在上面連續工作了兩天兩夜,中間少量進食補充體能。我對要焊接的這個球型鑄鐵錘擊了萬余次,最終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這個任務讓我記憶猶新,也特別自豪,經過我的雙手修復了這臺風機,恢復正常運行,為我們企業帶來很大效益。

      今年是我退役的第31年,31年足以讓青絲變成白發,但是無法磨滅一個老兵的忠誠。我今后將繼續扎根電力焊接一線,為祖國的焊接事業作出貢獻。謝謝。

      大象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想提問給剛剛給我們展示照片的龍吉克·卡德爾代表,我聽了您的一家4代為國戍邊的故事很感人,當初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你選擇回到家鄉,堅持義務戍邊17年?謝謝。

      龍吉克·卡德爾:

      謝謝您,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給我講了個故事,他說解放前我們就知道兩件事,第一,我們是中國人;第二,我們放羊的地方就是中國的領土。這兩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五星紅旗插到了帕米爾高原上。那時候,我爺爺感到非常有榮譽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紅太陽終于照亮了帕米爾高原,我爺爺召集整個家族立下一個家訓,兩句話14個字:永遠跟著共產黨,愛國守邊一輩子。從那時開始,我爺爺為解放軍引路當向導,成為了我們家庭第一代守邊人。1951年我父親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我們塔吉克民族第一個穿上軍裝的塔吉克戰士,也是第一個走出高原進入中央民族學院學習的塔吉克青年。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有一個電影叫《冰山上的來客》,大家都知道,這里面有一首歌叫《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我想大家都會唱。《冰山上的來客》有一個主人翁叫阿米爾,阿米爾的原型就是我的父親卡德爾。我父親退役后選擇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高寒地區守邊,這個地方與三個國家接壤,他在那里選了一塊大石頭,把軍徽和爺爺的家訓刻在了上面,這也是激勵我們后代永遠跟黨愛國守邊,把自己的祖國守好。

      第三代守邊人就是我,我在部隊里面服役了30年,退役后我也做了一名護邊員,在邊境前沿義務護邊。第四代是我的兩個孩子,他們沒有考地方大學,而是報考了軍隊院校,他們有機會留到大城市工作,但他們選擇了沿著父輩的足跡,繼續在帕米爾高原上守邊護邊。截至目前,我們家族共走出50多名黨員、20多名軍人和80多名護邊員。謝謝大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是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你們是怎么創新方式方法,讓紅色精神更好地感染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謝謝。

      程星: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英烈講解員,其實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那些泛黃的照片和久遠的故事怎樣才能走到年輕人心里?我在這里非常想和大家分享幾個我自己感觸比較深的創新實踐。記得我們在整理一位老紅軍的十一封家書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在最后一封信中這樣寫道,他說:“母親大人,請不要擔我的心,現在抗戰緊急,等回家再供奉大人。”當時我就把這個細節融入到我的講解中,一位“00后”的小姑娘聽完講解后就紅了眼眶說:“原來英雄也會想家。”

      其實在我們的紀念館里,展出的不僅是這些英烈壯烈犧牲的場景,也展出了他們革命工作生活的一些點滴片斷,我們想告訴大家,英雄也曾經是非常鮮活的少年,他們有著千百種可以選擇的人生,但是他們卻毅然選擇以熱血來寫就忠誠。

      在我們的紀念館里有一個全景的多媒體體驗區,每當游客在體驗之前,我都會去設置這樣一道選擇題,“大家即將看到的是1927年黃麻起義戰斗的場景,一面是需要帶領突圍出去的戰友,一面是猛烈攻擊下的炮火,如果是你,你怎么選擇?”很多大學生在體驗完后都會感慨,當年他們用青春做出的選擇題,今天輪到我們接卷了。通過這樣一種互動的方式,英烈精神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根植在每個人的人生考題里。

      我們還組建了青年紅色宣講演藝團隊,都是由我們“95后”“00后”的講解員擔任演員,他們用紅色小劇、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來演繹英烈故事。很多青少年看后都紛紛留言,讓人充滿力量、激情澎湃。

      這些工作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紅色傳承并不是把歷史裝進玻璃展柜里,而是要讓英烈精神成為流動的星河。當我們用年輕化的語言來構建這種講述方式,用當代的價值去激活歷史記憶,那些久遠的故事也可以成為照亮現實的精神火炬。謝謝。

      李尚宣:

      我也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2023年我所在的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鎮橄欖綠志愿隊,入選退役軍人事務部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退役軍人關愛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我和志愿者們多次走進校園,開展宣傳活動。記得一次,我帶著孩子們創作演繹了展現英烈抉擇與犧牲的情景短劇,現場反響熱烈,不少孩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這也給我帶來了很深的觸動。英烈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將英烈精神傳承好、發揚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需要不斷創新方式、貼近實際地做好引導。為此,我和同事們深入挖掘鄉鎮紅色資源,組織拍攝了參戰老兵口述歷史系列微視頻,通過口述檔案、影像記錄等方式留存鮮活記憶,成為了我們轄區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大力弘揚了紅色精神。同時,通過組織開展烈士陵園維護、紅色志愿服務等實踐,教育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將英烈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用實際行動讓英烈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五位代表中有三位是退役軍人,從保家衛國到服務社會,請問軍旅生涯對你們現在的職業和生活有哪些影響?未來各位還將作出哪些努力?謝謝。

      黃恒禮: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從“保衛祖國”到“服務社會”,轉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初心。我們在部隊時,初心使命是守護人民,回到地方是服務人民。20年的軍旅生涯,鍛煉了強健的體魄,培養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讓我每天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部隊還培養我們勇爭第一、敢拼敢打的精神,我用這種精神帶領村支兩委班子,形成了一個有戰斗力的集體。

      另外,我還利用在部隊長期從事信息化保障工作的技術專長,針對農村治理的痛點難點,在上級組織的關心下,與電信部門對接,探索搭建了“數字鄉村”平臺,村民們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反饋困難訴求、參與事務討論等,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未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要發揚“兵支書”的優勢,在黃鶴營村打造“黨建+文旅”的鄉村旅游模式,吸引更多人到黃鶴營村開展黨建、團建以及康養休閑,帶領全村人民共同致富。

      在這里也邀請大家,到我們黃鶴營村走一走毛主席曾經走過的路,嘗一嘗農家菜,泡一泡富含硒的天然溫泉。謝謝。

      龍吉克·卡德爾:

      我也回答一下,謝謝這位記者。作為一名軍人,履行軍人的職責是我的神圣使命。在我30年軍隊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我是在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服役的,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環境多么惡劣,我和我的戰友們從來沒有退縮過,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光榮的軍人,守衛祖國的邊防和穩定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邊疆上高高飄揚。

      2008年退役后,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選擇,是留在大城市享受舒適的生活還是繼續回到帕米爾高原守邊護邊。我想起了我的父輩們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守邊精神和心中有黨、有祖國、有邊防的永恒信仰,我覺得我要回到帕米爾高原,繼續把我們家庭愛國守邊的旗幟高高舉起。于是,我選擇做了一名義務護邊員,雖然脫了軍裝換了制服,但我仍然在帕米爾高原上守邊護邊。截至目前,我已經守邊護邊了47年。

      在我守邊護邊工作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2022年,我在退役軍人事務部的關心下成為冬奧會火炬手,我把火炬從北京舉到帕米爾高原。我召集我們家人(邊境地區的護邊員、民警和邊防戰士),在“家訓石”前跟他們說,我爺爺把愛國守邊的火炬傳給了我的父親,我父親把這個愛國守邊的火炬傳給了我,我今天要把它傳給我的兩個孩子,我的兩個孩子也要傳給他們的孩子,我們要永遠做邊防線上的忠誠衛士,要將愛國守邊的旗幟高高舉起,用我們的鮮血和生命捍衛祖國的每一寸領土完整。每當我們家里面有升學、參軍等重大事情時,我會把大家召集到“家訓石”前再次重溫。謝謝。

      程平:

      我也來回答一下。大家都知道,部隊是一座大熔爐,三年的軍旅生涯讓我具備了永不服輸的精神品質,從軍人到工人,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使命的延續。退役30多年來,我在電力行業的鋼鐵叢林里摸爬滾打、淬火鍛煉,從一名退伍士兵成為了一名焊接技術能手,我的每一項榮譽、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部隊大熔爐對我打下的堅實基礎。

      “擇一事、忠一生”是我的座右銘,也是一名退役老兵對焊接事業的執著。我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30年如一日對焊接技術的鉆研,讓我成為了一名行業尖兵。未來,我將繼續秉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堅守一名老兵的初心與使命。謝謝。

      九派新聞記者:

      我們關注到程星女士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請問您在履職過程中提出了哪些具體的建議?您是怎樣結合自身工作與履行代表職責講好英烈故事的?謝謝。

      程星:

      感謝您的提問。人大代表和講解員的雙重身份,讓我既能在履職中推動制度保障,又能在講解中傳遞精神力量。我一直用“三個融合”來講好英烈故事:

      履職和傳承的融合。作為代表,我會把收集到的“聲音”轉化為人大建議,推動相關工作更加貼近現實和受眾的需要,更加立足于時代。同時,我也會重點關注英烈褒揚、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的工作,因為我希望我們的英烈故事是“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情可寄”。

      故事和時代的融合。作為講解員,我創新運用英烈家書、日記、他們的生活素材,從這些“小切口”去展現“平凡中的偉大”。同時還會針對現在比較熱議的話題,像“內卷”“躺平”,我會用英烈的故事與他們探討信仰與選擇、個人與時代,強化精神傳承的真實感。

      雙重視角和使命的融合。每年全國兩會結束之后,我都將會議精神轉化為更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來進行兩會的宣講。同時我也會以新時代的視角為英烈故事注入一些現實的思考。可以說,兩種身份、雙重視角讓我更加明白傳承信仰既要扎根歷史,又要回應這個時代。

      記得我在講解中接待過這樣一位老人,當時他流著淚,撫摸英烈墻上的名字說:“非常感謝你記得他們。”就在那一刻,我感覺到責任在肩的使命重量,也意識到紅色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我通過提交議案建議來推動革命老區、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讓英烈之名真正轉化為奮進的力量。在我的工作中,還看到過在清明祭掃的時候,有一群小學生和軍人相遇了,他們不約而同相互敬禮的場景讓我深受感動,因為我看到了“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畫面。我也把這種感動變為行動,讓制度和精神一同發力。我協同檢察院推動“保護英烈榮光 ?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的建議,讓一座多年失管失修的少年烈士墓得以修繕,并建成了烈士紀念園,成為了革命教育的重要場所。

      無論是履職進言還是講解發聲,本質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守護民族根脈、點燃未來星火。謝謝。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我這個問題想提給黃恒禮書記。作為一名兵支書,您是怎樣改變鄉村面貌,帶領村民致富的?有哪些好的經驗可以分享?謝謝。

      黃恒禮: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黃鶴營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總結,我作為一名自主擇業干部,回到家鄉,不為別的,就想為鄉親們做一些事。為了更好地了解鄉親們的想法意見,我在村里推行“四個知道、一個跟上”。把黨員、熱心群眾動員起來,知道我們村民“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他們有什么困難訴求”,然后跟上去幫助解決。我擔任支書后,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梳理了72件村民期盼的事項,把它們作為村黨支部踐諾承諾的事項,一件一件落實。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67件,今年年底還能完成3件,爭取明年全部完成。我們利用早會時間,了解哪家人生病了?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學?然后一起討論,他們家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助解決?努力不讓一戶、一人因學因病因災致貧返貧。

      我們在走訪農戶時,看見有一束光照到屋子里,走近一看,發現是瓦片掉了導致的,安全隱患非常大。村委考慮到這戶經濟比較困難,就決定籌資幫助解決修繕,消除安全隱患。有時候在走訪中,看到孩子們做作業時燈光比較暗,為了避免傷害眼睛,就立即買了臺燈。逢年過節我們也會把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過節,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周末節假日還會組織孩子們開展讀書會、演講比賽、安全教育、看電影等活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通過在村里面所做的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不斷凝聚了黨心民心。謝謝。

      中國退役軍人全媒體記者:

      我的問題想提給李尚宣女士。退役軍人事務員是近幾年新設立的職業,您作為一名年輕的退役軍人事務員,在和退役軍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有沒有難忘的事情?又是怎樣增強自己的服務能力的?謝謝。

      李尚宣:

      感謝您的提問。退役軍人事務員日常主要為退役軍人提供政策咨詢、信訪接待、權益保障、安置服務、就業創業扶持等服務。2022年退役軍人事務員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24年國家又頒布了《退役軍人事務員職業標準》,有效推動了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隊伍規范化職業化建設,也為我們基層退役軍人工作者拓寬了職業發展的路徑。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事務員,今年我又獲得了退役軍人事務員培訓師中級資格證。一路走來,我的業務水平不斷提升,得到了老班長們的認可。但記得剛工作時,那是第一次組織退役軍人座談會,面對老兵們提出的問題,我因為政策掌握不全面導致現場解答卡殼,會后更有老兵直言:“你這文縐縐的娃娃兵,哪懂我們穿過軍裝的心”。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堅持從“兵言兵語”學起,堅持每周上門入戶,走訪退役軍人家庭,了解老班長們的生活情況、思想動態、主動熱情服務。同時,作為一名90后,我和同事們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運用到工作中,為工作注入活力。比如為老兵建立數字檔案,為實現精準服務打好基礎;創新“影視+宣講”模式開展紅色教育,增強互動性和感染力;運用智能小程序為200余名行動不便的老兵上門入戶辦理優待證。從思想上靠近、情感上貼近、業務上精進,現在的我,不僅和退役軍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還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小戰友”。2024年,我還代表天津市參加了全國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職業技能競賽,進一步提升了認知、拓展了視野、檢驗了能力,為我下一步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謝謝。

      劉心蓮:

      剛才五位代表和大家進行了充分交流,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心路歷程和奮斗故事。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退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工作者的精神價值,緊跟黨的步伐,響應黨的號召,忠誠奮斗、奮勇開拓。在此,我們向在各行各業奮斗的退役軍人,以及基層一線的退役軍人工作者表示敬意,謝謝他們。

      今天的見面會到此結束,感謝五位代表的分享,感謝記者朋友們的參與,再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男插女青青影院| 国产久视频观看| www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插|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草莓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www四虎影院|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丝袜第一页| 法国女人与动zozoz0z0|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黑人巨大两根69gv|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大全|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毛片免费vip会员在线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帅教官的裤裆好大novels|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