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通信之橋 奔赴星辰大海
我對戰友說:
戰友們,退役后,軍旅生涯雖已結束,但我們開啟了一段嶄新的征程。向著理想沖鋒,我們一定能在創業的舞臺上發光發熱。愿我們都不負那段難忘的從軍經歷,也不負現在的自己!
在高山密林、遠洋海島、救災一線,總能看到退役軍人李江華忙碌的身影。從軍營走向創業“戰場”,他帶領團隊成員打破技術壟斷,在衛星通信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向科技高地一次次發起沖鋒,用實干與擔當詮釋著退役不褪色的軍人本色。
從講臺到“前線”
2006年,畢業于軍事院校的李江華留校任教,從事與衛星通信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因主講的課程多次在教學競賽中獲獎,李江華成為學院的骨干人才。
2019年底,退役后的李江華從講臺走向“前線”,投身衛星通信系統研發。“公安、人防、森林、交通等多個領域都很需要衛星通信技術,我想利用自己的專長為社會多做點事。”李江華如此講述自己的初衷。
沒有現成的產品,沒有啟動資金,更沒有市場知名度,一切從零開始。創業之初,李江華和幾位戰友一起,天天住在實驗室里,白天調試電路,晚上編寫程序。
為了節省成本,李江華和團隊成員在辦公室里打地鋪,邊干邊學,全身心投入產品研發。“軍隊出身的人,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李江華說。
為驗證系統的可靠性,李江華和工程師一起遠赴高原、海島和偏遠礦區進行實地測試,只為確保設備在極端環境中能夠穩定運行。
為測試新研發的船舶遠洋衛星通信系統的性能,李江華率隊隨船調試,連續10多天在海上工作,克服不良環境影響,最終順利采集測試數據。在確保信號低延誤率的同時,系統運行所需費用大幅下降。由此,數十萬名海員得以在漫長枯燥的航行中與外界進行高效聯通。
“從部隊來,到一線去”
“我們要研發出能夠服務于各個領域的衛星通信系統。”這是李江華定下的目標。堅持“低成本、高可靠、國產化”的原則,他和團隊成員面向應急、交通、能源等領域研發出專用終端產品。
作為衛星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李江華創辦的企業致力于打造國產衛星通信終端,為用戶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軍隊出身的他堅定、專注,解決問題時,思維十分敏捷,是團隊的主心骨。”這是企業員工對李江華的評價。
截至目前,在應急消防領域,團隊自主研發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已超90%。成為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年營業額從最初的幾百萬元增至如今的數億元,累計營收超10億元,市場份額在國內衛星通信設備行業中位居前列……在李江華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企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已有近300名員工。
創業數年來,“從部隊來,到一線去”的宗旨一直影響著李江華。2020年,云南貢山發生泥石流災害,他組織應急通信志愿隊迅速趕往3000公里之外的救災現場,第一時間開通衛星通信系統,協助工作人員順利轉移數百名群眾。“我們連夜坐飛機抵達云南,在機場租車趕赴現場,一路上,山上的石塊不斷滾下來,很危險。抵達后,大家第一時間保障了主站與救援現場的通信暢通。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價值。”
李江華牽頭組建的“星空救援隊”多次參加重大應急任務,服務群眾8萬余人次,他和戰友們用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并肩出發
“我不是一個人在創業,是和戰友們在一起戰斗。”李江華介紹,團隊中有不少退役軍人,其中還有自己帶過的兵。長期以來,他探索“老兵帶老兵”的協同創業模式,幫助更多退役軍人走上科技報國的道路。
“當年,我們一起在軍營中揮灑汗水,如今,我們并肩走在創業路上。”李江華經常與戰友們談心交心,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技術支持和創業幫扶。“我想靠自己的力量,讓戰友們都能實現夢想,過上更好的生活。”
回望自己的創業歷程,李江華感慨良多:“軍旅生涯教會我三個詞——使命、紀律、堅持,這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每個人最需要的精神。要拿出過硬的科技產品,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面向未來,李江華希望能夠搭建覆蓋更廣區域的衛星通信服務網絡,架起“數據之橋”,滿足更多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需求。“退役后,我們仍是‘科技兵’,沖鋒在科技報國的一線。”
通訊員?胡 朔